古代的医官制度是从秦朝时开始,但那个时候很散乱,而且随时都要准备着被传唤,给贵族服务。
    到汉朝好了一些,医官分为首都医官,地方医官。
    但这体系实际也不行,地方医官如县城,连个正经官职都没有,管到是直接由县令,县长管。
    (万户县称令,万户以下中小县称长)
    而在三省六部制之中,医药业属于工部管,也就是说医者归类为匠籍。
    放在工部也没问题,不过赵泰却要着手把医疗制度弄好。
    如今还只是一个郡,那就设立一个医曹史的职位,把医疗相对独立明朗化,方便管理。
    就《赤脚医生手册》上的东西,要施行起来还是很繁锁的,繁锁不怕,完善就行。
    “尤阚,之前在黑山接触学习过医典的人有多少?”
    “禀明公,有两百一十七人。”
    “还行,不算少。”
    有两百多已经很不错了,毕竟要先教他们识字,然后简单筛选一下分到其他部门手下做事,连继续深造的人都很少。
    不是不想深造,而是没有相应的老师去教。
    赵泰只能把人分到各部,再在各部放置相应书籍。
    比如工部就放《农田水利实务》,现在还得加一本泰安医典,跟相应的基础书籍。
    刑部就放改过的法律书,现在还得加上各县整理的案例,充当法律对照,用来教学或自己学习。
    那户部就更多了,有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
    哪怕没有专业的老师教导,就光让人自学,过几年再看,要是没有人才可用,赵泰把脑子抠出来自己吃。
    赵泰这句不算少,让尤阚无话可说。
    少吗?在尤阚看来这已经很多了,除了这两百多个,还有安插在各县,及郡守府的人,加起来能突破到五百多个。
    这还没算军队里的人,只说识字率这方面,都赶上一个郡两年或者更久才能培养出来的读书人了。
    不算少,尤阚真的不知道要怎样才算多。
    “既然有这么多人,你去告诉齐主簿一声,让他将人分配到各县,跟随医官学习的同时做好医疗工作。”
    “对了,医院的建立情况如何了?商行有没有开始在收药材?”
    药材肯定是要提前收上来储备的,甚至在郡县的府库里都有药材储备,但那并不多,放在以前都不够用,现在就更不够了。
    甚至因为是没有种植,纯靠去野外采挖的关系,无论如何都不够用。
    但现在赵泰也没办法,只能先这么收,也算是给百姓找一条赚钱的渠道。
    收上来,再用出去,形成一个循环。
    “各地医院按明公的要求,恐怕建好也得需要两个月时间。”
    “药材郑曹史已经让商行开始对本郡及外郡收购,这是郑曹史刚递上来的文书,需等明公确认签字。”
    文书在尤阚来的时候已经带在身上,结果一来赵泰就噼里啪啦一顿问,他都没来得及拿出来。
    “这郑琛又有什么动作了?居然还要我批准才行。”
    赵泰拿过尤阚手中用信封火漆封住的文件,打开后发现是郑琛写的一份商业扩展书。
    “近日钱粮消耗颇大,明公兴建医院及学堂,府库支出严重超额,恐钱粮难以为继,特拟商业计划书递交明公,万望批准。”
    至于计划书的内容,就是把商行开到周边各郡,乃至是整个幽州,冀州。
    太乱的州郡不考虑的情况下,施行货物分销,当然不是找代理商,独家货物就得把利润全部吃掉。
    而且郑琛还在上面写明了为什么不找下级代理的理由。
    有下级代理商肯定卖得快,但会把利润压低,而且黑山造纸坊的产出并不能无限量供应。
    代理商拿货,卖出去的价肯定会更高,那既然能卖高价还不愁卖,为什么我自己不赚给你赚?
    垄断,物以稀为贵,全是纸的卖点。
    哪怕代理商来自己拿货运输,再把赵泰需要的东西拉过来,是妥妥的降低风险。
    可郑琛很清楚,就这冀,幽两州及各郡,泰安这个旗号竖起来就不存在风险,现阶段谁敢惹赵泰?
    区区一些运输成本跟人力,跟爆炸的利润比起来算得了什么?
    吃干抹净油都不漏出一滴,就是郑琛给出的办法。
    不过到赵泰这里他就冒出了一个疑问。
    “那么辛苦的在常山郡赚钱,居然还不够花?”
    尤阚在旁边不说话,他觉得赵泰好像对自己花钱的本事并不是那么了解。
    “尤阚你说说,这钱为什么不够花?”
    面对赵泰的问题,他很像让赵泰自己去问王翠,毕竟王翠作为户曹史,户籍,财政这些都归她管。
    可尤阚不敢。
    “明公,纸张虽然贵也好卖,每天在各县拍卖都能获利数万钱。”
    “可明公轻徭薄赋,且规定力役也能拿到对应的钱粮,因常山郡归明公所有,军队士卒,官员的俸禄都由郡府库所出。
    现又在各地建学堂,医院,购买各类物资,保证有足够钱粮支撑运转的同时府库能有盈余,这很不容易。”
    尤阚的话语声悠悠传来,让赵泰知道了轻徭薄赋的代价,还有他要搞各种建设花费的人力物力有多消耗钱粮。
    尽管商行不止经营纸张生意,郑琛还用各种手段从世家豪族手里掏钱。
    但钱粮的大头还是来源于纸张,一个县按每天五万钱入账来算,七个县每天就是三十五万钱,也就是三百五十贯钱,这的确很多。
    可商行才重新开业多久,纸才卖了几天?满打满算也就六天时间而已。
    就这些哪够赵泰这么用,收支不平衡太正常了,也就赵泰没有太过注意,所以概念不大。
    典型的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赵泰没有再跟尤阚说话,而是继续看起了郑琛交来的计划书。
    见他不止要吃干抹净,还连纸卖出去会被转卖的问题都考虑到了。
    这一次他不打算在县城卖,而是在一个郡选一个县城,进行每七天卖一次的做法。
    在得远的自己来,留足时间给这些人准备,纸就那么多,买的人却那么多,价格肯定会因为人多的原因水涨船高。
    谁买到了就派人宣传,反正就是猛夸,直接吹成是某郡世家之首都没问题。
    名气越大越能卖到好价钱,世家就好这一口。
    跟后世的奢侈品差不多,买到就有炫耀的资本,攀比无处不在。
    赵泰能怎么说,当然是默默的签名,并且给了郑琛能少量调动军队士卒的资格。
    太赚钱了,赵泰心里不放心。
    “让人告诉郑琛,钱可以少带回来一些,钱不怎么值钱,够常山郡流通就行,反正就是让他把钱换成各种必要的物资拉回来,没必要带那些笨重的钱币。”
    “另外让齐主簿遣些人手去蒲吾县,把那里的铁矿给找出来。”
    “井陉县也有黑金矿,我称之为煤矿,同样让人去找一找。”
    “算了,你把这个交给齐主簿,他会知道怎么做的。”
    赵泰一连串的话说出口,让尤阚有些反应不及,不过还是点点头没有问,谁让他记忆力好呢。
    反正也没人能管他,朝廷的盐铁专营制度也在他这形同虚设,那只要常山郡有的东西,就全部想办法开发利用上。
    像当初他给黑山提速一样,现在常山郡也要跟着开始提速才行。
    “话说都过去那么多天了,朝廷怎么还没反应?”
    “难道是我这段时间没动弹,让他们以为安全了?”
    尽管赵泰对于朝廷会不会答应他的条件不怎么在意,反正再多两个郡他好像也忙不过来。
    但如果没有一个正当的身份,一直顶着义军的名头,他想试试寒门学子的态度都不行。
    毕竟视朝廷为正统的读书人,极少能对义军,反贼看得上眼。
    也不是非要试,只是赵泰对现在的发展速度不是那么满意。
    正在这时,刚出去不久的尤阚又走了回来,而且手上还拿着三封信件。
    一般能以密封信件形式出现在赵泰面前的,事情都不会小。
    “明公,情报部最新消息。”
    三封信件,各自在外面写着青,幽,中山的字样。
    看到中山两个字,让赵泰想起了已经好久都没有动静的甄家。
    上次还隐秘的卖了他一个人情,也不知道这人情还有没有用得着的时候。
    他先打开了写着青字的信件,记录的果然是青州的消息。
    “青州黄巾残部近日复起做乱,由张饶,管亥,管承所领,聚众各有数万,攻打青州郡县,几乎同日,并州杨奉,郭泰亦起兵造反,益州皆同之。”
    看到这里赵泰认为这些黄巾是疯了,才刚被镇压下去又马不停蹄的跳出来。
    而且像郭泰杨奉,他们应该是在中平五年造反才对,张饶,管亥就更离谱了,他们是初平三年(192)的人物,这时候居然也能跑出来?
    现在中平二年(185),到中平五年差了三年时间,到初平三年差了足足七年。
    他们是怎么搞到一起,还彼此遥相呼应的,赵泰真的就看不懂了。
    看过这封信件后,赵泰赶忙把写着幽字的信件打开。
    只看了一眼赵泰就笑了起来。

章节目录

从提AK47到三国种田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文学只为原作者托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托孩并收藏从提AK47到三国种田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