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盟看他突然收了玩笑,一脸严肃地说这些话,虽不懂,也只能点头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问道:少爷你如今住张公子府上?
    吴邪点了点头。
    王盟将两人看了看,什么也未说。
    说是要走,结果吴邪又和王盟絮絮叨叨了半天,把家里上上下下全都问了个遍,上到他爹一到冬天便犯的腿疾,下到园子里他养的绿毛龟,弄得最后还是王盟说再不走天就亮了,吴邪才起身。
    好在王盟身边带着角门钥匙,两人不必再爬墙回去。
    不过半年未见,王盟办事却明显利落了。第二日天还未黑,王盟便来到了张府,除了那《消夏图》之外,还卷了个包袱。
    吴邪乍一见,便问:你带着包袱卷,莫非是来投奔我不成?
    王盟一脸孺子不可教的痛心表情看着他,道:我这不是给你收拾了几件衣服,还有你放在家里当宝贝的那些零碎玩意,你不要我拿回去便是。
    吴邪一听,立马扑上去,死死抱住。
    张起灵接过画来,展在桌子上细细地又看了一遍。王盟看他面色凝重,也不敢乱讲话,便也站在一旁跟着看,却看不出有什么门道,很快觉得索然无味起来。眼见吴邪缩在角落摆弄他的东西,也慢慢挪了过去。
    阿奴当年给他雕的小人,三叔给他的一张唐碑拓片,齐师傅留给他的一只小瓶,据说是北宋官窑出来的珍品。剩下的都是小哥这些年出门回来顺手买给他的东西,一具小巧的远镜,几块带皮的玉石,一把扇子,文征明画的兰竹扇面吴邪摩挲了一遍,从怀里取出那枚冻石印,郑重地放在中间。想想又觉得不妥,把印章又收回怀里了。
    王盟在一旁说:东西交给你了,如今自己收着吧。
    吴邪听他话里有话,不禁抬头便问:那你做什么?
    不问还好,这一问,王盟还未做答,脸先红了,支支吾吾地说:我要娶亲了。
    吴邪一下便乐了:你要娶谁家的姑娘,怎么不提前与我说说再想想,声音便低了下去,你确实该娶亲了
    少爷王盟一肚子的话,也不知道从何说起了,我是吴家的家生子,落地就在吴家,虽然是个下人身份,可从小和少爷玩在一处,确实未受过一丝委屈。如今夫人又是菩萨心肠,说念我爹娘在吴家做了一辈子,喜事要好好操办,特意在东街那里辟出个院子,让我成亲后一家搬去住,如此,我怕是再也不能在少爷身边服侍了一席话说完,竟有了泪意。
    这边吴邪想到两人打小在一处长大,自己还抢了人家娘的奶,闯了祸一块挨打跪祠堂是常有的事,贪玩没做功课的时候也有,手心挨了板子能肿两尺高,字写不完还是王盟帮着写的,结果被先生发现又是一顿打,就连小哥也没少收拾他俩。如今,王盟就要成亲了。心里一下子又感动又遗憾的,塞得满满当当的。当下站起来先浑身上下摸了一遍,可惜身无长物,没什么能拿得出手送他的贺礼。
    结果张起灵将随身的玉佩解下递了过来。
    王盟吃了一惊,话都说不利索了:张公子这太贵重了,又看了看吴邪,头摇得拨浪鼓一样,我不能收少爷
    张起灵往前又递了递,道:一点心意。
    吴邪接过便往王盟怀里塞,道:贵不贵重的总是个念想,你若不收,才真是不认我这个奶兄弟。
    王盟看他的样子,只得收在怀里。想一想又说:少爷你也别怪我啰嗦,若是忙完了紧要事便回家吧,夫人天天惦记着呢
    吴邪沉默地点了点头。
    第三十五章
    王盟走前又交代了一些有的没的,直把吴邪听得不耐烦要赶他,偏张起灵一本正经的,就差拿笔记下来了。吴邪心里还惦记着画的事,待王盟走后急急地问:如何?
    他们昨夜带回来的画中,并没有他记得曾经看过二叔所画的仕女,现在唯有考究笔墨运行上的变化。张起灵又看了看,嘴里吐出一个字像。
    吴邪胸中一块大石,算是落下来了。
    一会儿他又道:你有几成把握?王公子上次说他见过《消夏图》真迹,要不让他来看看?
    张起灵沉吟半晌,点了点头。
    半个月后,张起灵和吴邪抵达黄州府。听王盟讲,刚入冬时二爷曾托人捎来家书,人应该是在黄州境内,但具体地址语焉不详。老爷也曾派人于黄州境内寻找,最终无果而返。此番在来的路上,张起灵又收到消息,说是他舅舅在孝陵守陵期间受了风寒,大病一场,旬日也未见起色。
    由此,两人心中更加焦急起来,遍访黄州境内仙山道观,却也无甚眉目,急得吴邪冬日里灌绿豆汤下火,却也是无用。张起灵心知若是那人的病熬不过去,再撒手人寰,皇上必然不会再顾念旧情,若是下旨彻查,张家便危如累卵了,眉头便皱得更深。直到他们来到沧县。
    沧县这里,三面环山,有一条沧水河,从城中流过,风景秀美。虽是冬季,却不显得萧索。两人初来此地,大略逛过一圈,便坐在客栈里,听店老板讲讲此地的情况。
    那店主也是个爽利人,见两位客官银子给的多,又衣着谈吐不俗,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这沧县最有名的便是那九都山,九都山上一座九佛院,建于山巅,气势宏大,脚下便是那滔滔沧水,端的是钟灵毓秀的一方宝地。
    可这九佛院却是个私人佛院,甚至从未向衙门报备,因此官府既未拨款筹建,也没收过一文钱的税金,又无从属宗派,完全是个三不管的寺院。但信众众多,那僧众时不时地会下山化缘,却又非僧非俗的。
    听店主说到这里,吴邪便笑了:非僧非俗?可又是何模样?难不成像那水浒里的鲁智深?
    那店主捻了捻胡子,摇头道:也非那样的粗人,特别是那领头的,僧人本都内敛,他却锋芒外露。不过也许是小的眼拙,识不得真人,也不一定。
    两人正说着,突然门外一阵喧嚣,听不清有人喊了句什么,一下子满大堂的人都呼啦啦涌到了门口。吴邪站起来的时候已经晚了,只从门口堵着的那一堆人的缝隙中看见了几个光头从门口过去了。
    看热闹的显然意犹未尽,只听有人问门口经过的路人:这不是九都山上的人?今日又怎么了?
    那被问的显然是个话多的,猛地一拍大腿道:可不得了了!这次听说是去城南竹芭巷的李寡妇家化缘去了!李寡妇
    马上便有人接话:李寡妇的儿子今年中了举,听说还打算给他娘向朝廷请一座贞节牌坊,九佛院这么一闹,牌坊怕是不可得了
    另一个痛心疾首地道:你不要说,九佛院的人向来是不拘礼数的,衙门老爷怎么就能放任他们的人如此罔故纲常?李寡妇的儿子此番还不得打上山去!
    这个便笑了:衙门老爷怎会不知,怕是惹不起那山上的人罢了。你们可知上次
    吴邪听了一会儿壁脚,又坐了回来。张起灵抬手往他杯中又添了些茶水,闲闲地问:可听到什么有趣的
    吴邪仿佛没听见,皱着眉瞪着前方的一团空气,猛地拍了下桌子,嘴里吐出两个字。
    上山!
    佛寺门口扫洒的童子不过总角,穿的也是平常人家的衣服,并不像佛门弟子。饶是如此,吴邪还是双手合十,喊了声小师傅。
    那童子转身来将他上下打量一番,开口问道:公子有何事?
    说话也不像是出家人。吴邪回头看了一眼张起灵,才道:我们想求见住持,还望小师傅通传一声。
    那童子人虽不大,却丝毫没有怯意,一板一眼地答道:本院并无住持,公子还是请回吧。
    吴邪没料到听到这么个回答,一时有些傻眼。正愣神间只见张起灵蹲下身,从怀里取出个什么东西,塞进那童子手里,才说:那你们这院中总有管事的大师傅,我们见他便好。
    那童子将手里的东西看了看,原来是只泥哨,脸上马上便有了笑意,先放进嘴里吹了吹,果真能响。一张嘴几乎咧到了耳根,扭身便跑进了院门。吴邪好生奇怪,不知道他身上何时藏了这哄小孩的玩意,转头看向张起灵。
    只见张公子慢慢地从地上站起,掸了掸袍角,道:在街上看着有趣就买了,本想给你的。
    刚跑进门的小童又跑出来了,气喘吁吁地问他俩:你们还未曾告诉我姓甚名谁,何方人士,师傅问我,我可怎么说?
    张起灵看了一眼吴邪,对小童笑了笑,道:你只说是顺天府吴家来的,便好。
    那小童使劲眨了眨眼,表示自己记住了。
    路上张起灵问过吴邪,可有几分把握。吴邪刚听完那寡妇的事,脸上冷得能掉冰渣,过了好一会儿才气冲冲道:五成!他心里有了底,吴邪说有五成,那估计便有八成了。
    怪不得无人找得到吴家二老爷,人人都道他必然是隐居仙山羽化登极去了,谁能想到他居然会削发为僧。吴邪说他看见的那几个光头,领头的便好生像他二叔。但以他二叔的为人修养,又怎会大庭广众去招惹寡妇?他便是又纠结又气恼,一会儿恨不得立刻上山,一会儿又不愿上山了。
    两人在门口说了两句闲话,只见山门里,远远地,那童子领了个人过来,说是僧人,可又未着僧衣,宽袍广袖的反而像个道士,说是道士吧,却剃了个光头。待再走近一些,三人便皆愣住了,那山门里站着的,不正是吴家二老爷,吴二白。
    吴二白见他俩怔忪,打趣道:臭小子,还傻站着干吗?还不过来见礼。
    张起灵倒是先反应过来,恭敬地作了揖,喊了声二叔。又碰了碰身侧的吴邪。
    吴邪简单拱了拱手,敷衍地也喊了一声。他二叔只是一笑,并未计较,转身引二人往寺内走去。
    路上吴邪再也忍不住,气鼓鼓地问他二叔:好端端的,出的什么家你真把我们都舍了?
    吴二白回头,看吴邪一脸委屈模样,不由得半嗔半笑道:哪个说我出家了?你看我头上可有戒疤?说着还把头抵过来硬让两人看,我这是夏天耐不住热,剃光了发罢了。
    吴邪道:如今已经是冬月,你还耐不住热?
    他二叔一笑,摸了摸头道:如今惯了,也觉出无发的妙处来,三千烦恼丝,此话果真一点不差。
    吴二白的精舍在后山。两人跟着他一路朝后走,便可看出这的确不是正规寺院,而是间私人的佛堂。院中有正经受过戒的和尚,也有布衣蓄发的居士,还有些身着长衫的读书人。见他三人过来,无不双手合十,冲着吴二白唤一声二师父。
    吴邪听了奇怪,免不了要问:这二师父叫得好生奇怪,非僧非俗的,倒是何意。
    他二叔捻须一笑:这寺内管事的自然是方丈,我又不是出家人,当然是二师父。说完又摇了摇头,像是怪他少见多怪。
    待三人坐定,吴二白问道:你们怎么寻到此处来了?家中可是有事?
    不提倒罢,提起来吴邪心中五味陈杂,既觉得委屈,又觉得万幸。再看看二叔如今的吃穿住用,皆简朴得有些粗陋了,和家中简直天壤之别,可见人生也是处处不能两全的。吴邪如今到底沉稳了许多,心里慢慢地也就平复了。他这厢有些出神,那边张起灵先开口了。
    叔父可记得那《消夏图》?
    吴二白正等着吴邪回话,想着两人千里找来,必定是有些要紧事的,没想到张起灵有此一问,一时倒怔住了。不过毕竟老练,很快便反应了过来,道:名字里带《消夏图》的画有的是,不知道你指哪一幅?
    吴邪和他二叔之间却没那些个顾忌,当下便直说道:还能是什么?刘贯道的那张!
    吴二白早年仿此画全是兴趣,本无意做赝品鱼目混珠,那画被他赠与友人,后得到消息,那画被倒卖不知转了多少手,仿的也弄得像真画了。他自知遇人不淑,不愿旧事重提,哪里知道之后的枝节。只是如今在这两人面前,隐瞒也无意义了,索性大方承认,点头道:眼力不错,是我仿的。
    本以为吴邪是兴师问罪来了,没想到那两人对视一眼,竟大喜过望。
    吴二白彻底糊涂了。
    待张起灵将事情原委讲完一遍,从吴三省落难开始,到如今被逼到如此进退皆难的境地。吴邪又在一旁添油加醋,听得吴二白不胜唏嘘。三人从晌午直聊到太阳落山,饭也未顾上去吃,还是那小童特意送来房中的。
    吴二白听到《清明上河图》,连饭也不顾上吃了,连着追问此图如今在何处。
    吴邪嘴里塞得满满的,口齿不清地道:没在身上
    随身携带多有不便,暂时寄存在镇上镖局里。
    可稳妥?
    张起灵放下筷子点了点头:放心。
    吴二白便着急赶人下山,夺过吴邪的碗说:这白菜萝卜的,想你也吃不惯,赶紧下山把画取回来才是正经。这一来一回还要不少时辰,快走快走。
    吴邪眼睁睁看着自己吃了一半的饭,哭笑不得:二叔你也忒小气
    我给你留着,回来吃一样的
    第三十六章
    谁知道二人回来之时,见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
    吴邪和张起灵下山之后,并不敢耽误,先去取了画,又回客栈结账取行李。等再准备上山之时天早已经黑了。好在月色不错,两人沿着小路往山上走,因心里轻松了许多,身上也不觉得疲惫了,反而别有一番意趣。
    上到半山腰,便有细碎的嘈杂人声随风传来,张起灵便觉得不对,脚下不由得紧走了几步。待转过一个弯,才让人大吃一惊。只见山顶的九佛院一片火光,将半边的天几乎染红。
    九佛院山门大开,到处都是一片混乱,哭喊之声不绝于耳,也有人持桶泼水试图救火,但寺院本就建于山巅,距水源甚远,更加上火势越来越大,到底是杯水车薪。两人万分焦急,更何况听见寺内僧人说火是从后山烧起来的。
    后山俨然已是一片火海,二叔的屋子已经全部烧起来了,连带着引燃山火,人根本无法靠前。吴邪几乎一口气背过去,当下不管不顾地便要冲进去寻人,被张起灵死死拦腰抱住。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我不走!吴邪眼睛通红,因喊得太用力而声音嘶哑,胡乱拍着张起灵勒住他的胳膊,仍是不愿离去。只听轰的一声,屋内的横梁被火烧断,整间屋子彻底颓塌了。一股热浪猛地袭来,张起灵慌忙护住怀里的人,赶紧向大门口退去。
    人群如今都退到了门外的一片空地上,也有不少被烧伤的僧人,躺在地上痛苦呻吟。吴邪细细地一个个看过去,却都不是他二叔,心里几乎已经绝望。那一瞬间脑海里不知转过多少个念头,然后才后知后觉地感到心中一阵钝痛,让他站立不稳。腿一软便坐在了地上,抱住张起灵的腿,先是默默无声,最后竟大哭起来。

章节目录

旧朝遗事BY羯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文学只为原作者作者:鱼团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鱼团团并收藏旧朝遗事BY羯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