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南飞,湘江北去。
    渡口的老柳树下,艄公接过客人递来的船钱,在掌心一一摊开翻看。只见七枚铜钱,外圆内方,铜绿斑驳之间,依稀能辨认出“永靖通宝”四个小字。
    艄公虽说不识字,可唯独这些钱物上头的字样倒是熟悉得很。然而艄公没有立刻收下,而是抬头打量起岸上那两位要搭船的客人来。
    两位船客一老一少,老者约莫六七十岁年纪,皓首银须,相貌周正,两道雪白的寿眉八字斜垂,看上去颇为和善。
    躲在老者身后的少年看上去不过十岁出头的年纪,虎头虎脑,模样讨喜。只是这少年双眼通红,像是刚哭过一场。少年怀里还抱着一样东西,用素色布帛紧紧包着,看不出是什么物件。
    艄公的目光最后还是落在老者身上,他见老者体态雍容,身着青布纬罗的直身长衫,头戴乌纱儒巾。瞧这身打扮,一眼便知这是位进过学的相公,说不定还有功名在身上。
    艄公不敢怠慢,呈着手里的铜钱,恭敬问道:
    “这些钱还是永靖爷在位时的官钱,放如今可都是稀罕玩意,就连小老儿我都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了。老相公当真要与我做船钱吗?”
    那老者听了艄公的话,寿眉一抬,呵呵笑道:“说起来,老夫也是许多年不曾使过银钱了,身上这一时也没有别的散碎银子。只望船公莫要嫌这些铜钱老旧,与我二人行个方便,渡上一程。”
    “好说,好说。”艄公咧嘴一笑,赶忙将铜钱收入怀中,利落地跳到岸上,一面矮身解着船绳,一面招呼着两人上船。
    青篙入水,短棹咿呀,伴着艄公的一声吆喝,渡船缓缓往江中行去。
    一直到了水流渐缓处,艄公才收起手中竹篙,与乌篷里头的船客搭起话来:
    “听老相公口音,不像是咱长沙府的人士。这次过江,可是要带小郎君去岳麓山上求学?”
    老者还没开口回答,反倒是少年先出声了:
    “我自有先生教导,才不稀罕去那破山上读书。”
    少年的嗓音稚气犹然,虽然是句赌气的话,但听了也不教人生恼。
    艄公在这岳麓山下撑了小半辈子的船,自认为也算是半个岳麓书院的人,听了少年这话,又笑着说道:
    “小郎君有所不知,在咱湖广一十六府的地界上,岳麓书院那可是鼎鼎有名,数一数二的,每年不知有多少人千里迢迢赶过来求学。”
    少年哼了一声,依旧赌着气说道:“同我有什么干系,左右我都不去。”
    老者无奈笑了笑,抬手揉了揉少年的脑袋,朝艄公搭腔说道:“看来岳麓书院这些年是越发兴盛。”
    听了老者的赞赏,艄公顿时便是眉开眼笑,又得意地夸耀道:“老相公说得正是。要说岳麓书院这些年的风光,那是说也说不完。倒也不用扯远了,就说说今年八月的乡试。一千多个秀才相公来应试,就取了不到一百个举人,而岳麓书院就足足占了十六位。放榜那日,还是府衙里的学政老爷亲自去岳麓山上报的喜,那一路上鸣锣开道,击鼓唱名,小老儿活了大半辈子都没见这么热闹过。”
    少年却还是压根不买账,闷声说道:“这算什么,不过就是取了几个举人罢了。我家老爷从前那可是进士及第,是在京城里头做过郎官的……”
    少年话说到一半,就被老者用眼神给止住了。少年别过头去,似乎想起了什么,眼里又泛起眼泪来。
    而艄公一听少年的话,顿时吓得连手里的竹篙都掉了。他也不知道什么是“进士及第”,可一听说在京城里做过官,忙不迭就朝老者倒头便拜,可又战战兢兢地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是好。
    老者见状,赶忙起身扶起艄公,致歉道:“老船公快快请起,我这弟子出言无忌,不过是说些混账话来诓你的,不必理会他。”
    艄公闻言,将信将疑地起了身,可抬头看向老者的眼神里依旧带着十分的敬畏,依旧躬着身子,小心翼翼地问道:“老相公当真不是官老爷?”
    老者摇了摇头,说道:“老夫不过是一介白身,平日在乡塾里教些启蒙习字的功夫,承蒙乡人唤一声‘先生’罢了。”
    原来是位教书的先生。
    艄公这才松了口气,可转过头又正好看到少年坐在最里边,垂着头抹着眼泪。艄公见状,不免又尴尬了起来。
    先生的神色也有些悲伤,轻叹了口气,同艄公解释道:“这孩子家里的老爷过世不久,他如今正还伤心着,说话也就放肆了些,望老船公莫要与他计较。”
    艄公心中恍然,也跟着叹息了一声,说道:“老相公客气了。哎,都是苦命人呐,有什么计较不计较的。”
    艄公俯身去捡竹篙,起身时想起少年方才说的话,又问道:
    “他家里那位在京城里做大官的老爷,难不成也在岳麓书院里头进过学?”
    念及往事,先生的嘴角不觉就生了笑意,颔下的五柳银须也跟着一扬。先生点了点头,答道:“他家老爷从前确实在书院里读过两年书,但未能进学,还是后来才考取的功名,做的也不是什么大官。”
    艄公奉承道:“小老儿见识浅,只晓得京城那地界可是天子脚下,凡是能去京城里头当官的老爷,那一定顶有本事,是能够光宗耀祖的。”
    这话让先生微微一愣,随后只幽幽地感慨了一声:“是啊,他一直都是个很厉害的人呐。”
    艄公眼光一亮,又道:“不过真要说起来,岳麓书院还真出过一位顶大的大官。那可是位礼部尚书,听说还是什么大学士来着,哎,瞧小老儿我这记性,到底是好多年前的事了,只晓得那时候的万岁爷还是永靖皇帝呢。”
    先生沉默不语。
    艄公又自顾叹息了一声,接着说道:“只是可惜啊,那位礼部尚书在位子上没坐多久,永靖爷就驾崩了。还就像那戏本里唱的一样: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继位没几日,这位尚书大人也就告老还乡了。”
    艄公正唏嘘不已,但是见先生迟迟没有回应,还以为自己又说错了话,只好讪讪地止住了话头。艄公转身走回了船头,喃喃惋惜着:“哎,真是可惜咯。”
    先生怔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也坐回了乌篷内,靠在少年身边,敛起袖角想帮他擦擦眼泪。可少年却好似受了惊一样,下意识往后一缩,连眼泪都顾不得抹了,两手只死死抱住怀里的包裹,像是生怕先生要抢过去一般。
    先生见状,不禁哑然失笑,说道:“从前你没少挨他的骂,如今反倒护起他来了。”
    少年低头看着包裹,想起自家那位老而弥辣,不可一世的老爷,现在就只能缩在最里头那一方小小的木盒里,他心里是越想越伤心,越想越难过,抽了抽鼻子,朝先生埋怨道:“乡里人都说,先生你将老爷的遗体焚了,已经是犯了大忌,会让老爷的魂魄难安。可如今,先生你怎么还能忍心……忍心让老爷一个人……”
    少年说到最后,已经是哽咽地说不上话来。
    先生戳了戳少年的脑袋,笑着道:“你这些话呀,若是让你家老爷听了,一定又得骂你是榆木脑袋的。”
    被先生这么一戳,少年下意识地就缩了缩脑袋。
    但也仅仅是片刻后,少年便又意识到,以后他再也不用这么害怕了,以后他不会动不动就遭嫌弃了,可是,也再不会有人会像那个人一样,在外人面前蛮不讲理地护着他了。
    少年鼻子一酸,豆大的眼泪又掉了下来,可少年顾不得抹眼泪,依旧死死抱住包裹,脑袋更是像拨浪鼓一般摇着,口中哀求道:
    “先生,我们带老爷回去好不好,他要是一个人留在这里,水里的鱼会咬他,江上的鸟会啄他。先生,我们走了这么远,不就是……不就是想让老爷叶落归根吗?”
    “叶落归根?”先生自顾呢喃了一句。他举目望去,唯有水流无尽,江上烟波霭霭,好似笼着无数重轻纱似的迷梦。
    可这烟水苍苍间,又哪还能看得清归途与来路。

章节目录

我与那位尚书大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文学只为原作者不负人间第一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不负人间第一流并收藏我与那位尚书大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