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有人欢喜有人愁。就在云雨风霜四家大张旗鼓、广邀旧故之时,作为“潘府门前一战”的另一方——潘家,则大门紧闭,气氛凝重。
    数天来,皇室、曹家、佛门,都纷纷派人前来说和。
    名义上是说和,其暗含深意,作为驰骋朝堂沙场几十年的潘美岂会不知?
    一间背光的的老旧书房中,一位衣着简朴的老人,静静靠坐在桌后的椅中,隐没于黑暗,不知是在休憩、还是沉思。
    “吱呀”一声,书房的门被推来,尽管来人已经很轻很轻,仍架不住门轴年久,发出令人不喜的声音。
    “老爷,宫里来人了。”说话的声音略有嘶哑,老仆看起来年岁不小,左侧的脸颊隐约有一道刀疤,顺脖颈而下。
    “谁?”随着房门打开,光亮照进书房,映上一张令人过目难忘的面庞:白璧无瑕、宛若天成。
    “廷卫副统领——魏洋。”老仆的回复简单明了。
    “唔,见过老大了?”
    “见了,说是圣上闭关,诸王都希望京中安稳……”
    “哼!”不待跟随护卫了自己五六十年的潘戊说完,前一刻还缩在椅子里的老人徒然睁目——霎那间,黑暗中似有明星乍亮,电走龙蛇。
    “安稳?乱世大幕已启,这些个无能之辈,还想着守成求稳?”老人嗤笑一声,挥了挥衣袖,复闭上双眼,在无言语。
    潘戊躬身行了一礼,缓缓退出书房,重新掩上了房门。
    “潘叔,父亲大人怎么说?”看似弱不经风的潘戊,脚步却不慢,几下走回前院,还未进书房,就有性急的潘惟熙问道。
    走入书房,疤脸老仆朝几位公子拱了拱手,潘惟德几人连忙恭敬回礼。“老爷并未多言,只是对诸王的稳健之策似不赞同。”
    “那……潘叔,此事您怎么看?”潘惟德跟着问了一声。
    家族大事,过问一个仆人?
    此等事若是放在其他豪族,必然为人诟病,在潘家却是最平常不过。
    潘戊祖上名潘甲,原并不姓潘,乃是一名朝堂破家子,举族被罚没为奴后跟了潘美之祖潘曜。同大多数受到重用的仆从一样,聪慧机敏、勇武多谋的潘甲后被潘曜看重提拔、并破格赐予主家之姓,这在当时是一份莫大恩宠,不聊却遭到了拒绝——理由是,祖姓不敢易、祖宗不敢忘。潘曜感潘甲孝义,准其所愿。
    后潘曜成为家主,逢唐末乱世,多历凶险。一日误中陷阱,乃是潘甲舍身御敌断后,才趁机逃脱;不想逃至一半,忽有所感,竟重新折返而回,正见潘甲已经精疲力竭、险象环生,当即不顾一切,再度杀上。
    刀光剑影、残肢断臂,好一场厮杀!
    大战之中,潘甲质问潘曜因何去而复返,潘曜大声回答:“汝尽其忠,吾尽其义,当真以为潘曜弱你乎?!”
    潘甲闻言,五内如沸、感激涕零,使用了家族秘技,于宗师之境爆发出大宗师之威,杀尽敌寇,潘曜于是获救;待归至家中,潘甲已是濒死之态,将独子拉至床前,交给潘曜,并请更名为潘甲、其子更名为潘乙,留有遗训:“潘家活命之恩、不弃不离之义,无以为报,今林家子孙当更潘姓、遵潘主,历十代方可重回林家,必当不忘祖、不背主,忠孝两相全。”
    得潘甲活命之恩、失亦仆亦友之人,潘曜悲恸不已,感其忠孝恩义,欲解林家仆人之契,不想潘乙誓死守卫遗训,后潘曜将其视为养子,文武学识、衣食住行,无不同于其子。潘乙忠贞智勇不下乃父,同样是为了守护潘曜之子而逝。后一代代潘甲子孙,从幼年起就跟随潘家嫡子学艺玩耍,却从不仗势欺人、反而处处得体小心,以仆自居,至潘戊已历五代,子潘已自幼伴随潘惟德、孙潘庚则随潘衮。
    “老仆哪有什么想法,只是跟随老爷的日子久,见过的东西多些罢了,皇室的策略依然还是拉拢分化、警告平衡,难怪老爷说乱世将至,墨守成规。”言罢摇摇头,又拱了拱手,退了出去。
    潘惟德几人连忙又还礼目送离去。
    “大哥,真是岂有此理?二哥、四哥还养伤在床,他们楚家……”
    “收声!”潘惟德怒喝道,“家中大事,自有父亲掌舵,下去!”
    “是,大哥。”
    看着潘惟熙闪烁的眼眸,潘惟德又叮嘱了一句:“这些时日老老实实呆在家,莫要给老三和姜诚去信,此时,动不如静。”
    “我……知道了大哥。”
    翌日。
    “老爷,赵国公来信了。”
    “嗯?我看。”潘美一目十行,面上不动声色,谈谈应道:“我知晓了,你去回了他们吧。”
    “老爷见见少爷们吧,老仆来书房前刚随大少爷送走了金山寺清贫大师。”潘戊多提了一句。
    “金山寺?也是为了那个风家小子?”潘美似笑非笑地问。
    “清贫大师表示,此次乃是代净素方丈前来,一来关注京城逆乱邪魅,二来访查那日的禅韵佛意。当然,也是听说了咱们的家事,希望能够以和为贵、保境安民。”
    “老大怎么说?”
    “明为劝和,实为撑腰,大少爷倒是暗暗提高警觉,但想来也是金山寺惯有的辞令罢了。”潘戊多说了一嘴。事实上南方武林门派、世家豪族,真发生了什么摩擦,金山寺都会出面劝解调节一二。
    “这一次怕不是那样啊……”
    “那子虽是大禅寺弟子,但金山寺漠视大禅遭劫、排挤大禅远遁,两寺间隙早生。”
    “那一日的佛意啊……你不明白,但明白的人自会明白,”潘戊听不懂自家老爷在说什么,只听其低声念叨着,“十几年过去了,绝世神功再现人间,当真是浩劫临世吗……”
    书房门外,潘惟德兄弟四人、叩门求见:“父亲,如今京中形势于我潘家大劣,是否要妹妹妹夫们帮衬一二?”
    “帮衬什么!还嫌潘家不够丢脸吗?”潘美少见大怒,冷声喝退,“把那几个不成器的给我关在府中,一月不得出府;衮儿襄儿兖儿,随曹家子一道,给我去军中历练,无事不得归府!”
    “这?父亲,何时我潘家如此畏缩!”潘惟清登时大怒。
    “何时!当年你父我就是这么一路畏缩才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房门炸开,一道掌风扑面而来,潘惟固几人不敢闪躲,皆被掀飞出去,“看看都成什么样了!我若死了,潘家怕是还未到衮儿手里就败了吧,哼!”
    兄弟几人脸色惶然,纷纷施礼言不,慢慢退下,互看几眼,不论是怀着什么心情,都按照潘美所命,分头行动了去。
    时光匆匆,距离当日潘家府门一战,已过月余,这一日,潘夙也终于熬尽了“被罚不得出府门半步”的日子。好不容易从侧门出了府,自有潘家附属家族的纨绔子弟贴上。
    类似潘家这样的大家族,都会有一些附属的小族,而这些小族的嫡子自小随在潘衮潘襄一道,如今一齐都被扔进了军中;至于没资格继承爵位又不好习武用功的,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聚拢在潘夙周围。
    潘氏一门,家大业大,也不在乎每一个子嗣都卓越非凡,擅自做主去向玉家提前、讥讽风玉两家的:正是这一辈的潘家老小——潘夙。
    一行十几人浩浩荡荡、前呼后拥地就上了花楼,正是京杭城中最秀丽、最奢华、最香 艳、最迷人的金风玉露楼。
    花楼平地而起,高有六丈,入门之后登上三十六阶青云梯,才算是踏上一楼大厅。
    “潘公子登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快,进包厢!”人未至、声先来,声方起、香亦到。
    来人三十几许,风姿绰约,乃是花楼三掌柜尤娘,尤善接人待物,协助打理金风玉露楼十数年,容貌不见丝毫变化,可见武艺精深、保养有道。
    “憋闷了整整一月,今日不去包厢,就在这一楼大厅!”潘夙身为家族幼子,打小倍受宠爱,最是轻狂好动,一个月的禁足差点没让潘夙走火入魔。
    “一楼最是热闹不过,却也不免混杂,不若将新来的绿茶给潘公子送至包厢,您也好掐尖儿煮茶,不是?”尤娘香舌轻吐,偏生却将最后几个字压低了声音,听得月余不知肉味的潘夙,心中放佛猫儿抓挠,还哪里忍得住?
    这金风玉露楼共有三层:一层“豪”,乃是大厅,中间有歌舞琴艺表演,四周小桌聚坐,多为武林豪侠落脚杭州后打探消息、呼朋引伴之所;
    二层“贵”,乃是独立包厢,包厢隔音防御俱佳,布局内饰各有不同,或敛或显、有秀有魅,接待的也多是京中贵族或大派掌门,有是休闲娱乐、也有碰头密谈;
    三层“尊”,也是顶层,具体规格样式、少有流传而出,乃是整个南宋最顶尖的一小撮人才能领略,据说还有个真宗陛下的专属大堂。
    “不急!本少今日得空,待我等一众先喝个痛快助助兴,稍后再到二楼去掐尖儿煮茶。”尤娘听后笑笑,不在他言。一行人也就顺势坐到了一楼正厅靠窗位置,自然有眼力活泛的小厮,清干净这方的四张小桌。
    说是一楼,其实地势远高于窗外地面,十来个均未加冠成年的半大小子喝酒谈天,又能聊些什么?无外乎名利财色,谁想聊着聊着,又不禁说到了风玉两家的婚事,潘夙血涌脑颅,再忍不住,痛骂起来。
    “可恶的风家劣子,自以为是,待我三哥回来,必然叫他好瞧!”潘夙边骂边喝,怒意愈演愈烈,“还有那什么玉家,边鄙女子,我潘家大门敞开而不入,哼!即使入了我潘家大门、也不过是肆意把弄的妇胚!”
    几个长了心眼的闭口不言,更多的则是跟着起哄谩骂。一时间花楼窗边,紧挨着的几桌纷纷皱眉离席。
    推杯换盏,喝了大半功夫,潘夙就感头重脚轻,跌跌撞撞地随侍女进了厢房。也不知是内心郁结忘记了用真气炼化酒劲,还是想借着醉意早早去品味自己的“新茶”。

章节目录

七玉道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文学只为原作者柳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柳黎并收藏七玉道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