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粮俸
    大殿之中,众臣看着上方神色平淡的监国殿下,心中皆是一凛
    监国殿下与苏观生这番奏对,不过是寥寥数语,但今日以后,两省盐司衙门之中,恐怕便不知有多少官吏,要因此人头落地了
    朱朗见得苏观生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也不再多言,朱朗翻看了一下手中的奏疏,又是开口说道
    “去年朝中不许折银,户部税银收入大减,除去闽粤两省军饷外,剩下的银两应不足以支应朝中百官官饷,为何户部还能余下银来,朝中百官的官俸如今是如何发的”
    苏观生闻言,也是立时回道
    “依我大明祖制,百官俸禄向来以米粮为本色,折绢折银皆为后行之法,去岁殿下为免百姓盘剥之苦,下令俱收米粮,朝中百官俸禄,自也该折粮发放”
    “臣与阁中诸位阁老商议以后,去岁百官官俸皆以二八之制下发,百官官俸二分折银,剩余八分俱给米粮,此亦是遵循朝中祖制,并无违例之处”
    朱朗闻言,也是点了点头,朝中去年收得大量米粮,那支用之时自然也该以米粮为主,眼下这年月,朝中能够按时发俸,百官就该偷笑了,哪还容得他们那么多挑剔
    朱朗心中虽然并不觉得发放米粮有什么不妥,但此时看向下方的众臣,也是轻声说道
    “去年孤令朝中俱收米粮,孤在民间倒是得了些好名声,但却是累得诸卿陪孤受苦了”
    “殿下心念天下,为民纾困,我等身为朝中大臣,岂敢言苦”
    下方众臣闻言,也是立时行礼回应,朱朗只是笑了笑,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众臣起身
    待得众臣起身归位,苏观生又是开口说道
    “殿下仁德,但却不需为此忧虑,百官如今俸禄虽以米粮为主,但去岁粤省米价颇高,朝中百官领得米粮至市面换成银两后,所得俸银反倒比往年更高”
    朱朗闻言,也是开口说道
    “虽是如此,但百官领得如此多米粮,终归还是不便,朝中可有应对之策”
    朝中去年虽然发够了俸粮,但此时已不是明初之时了
    此时大明的市场早已完成货币化,银钱流通市面,柴米油盐酱醋茶,如今各项日用之物都需银钱采买,带着粮去可没人会给你换
    朝中官吏领得十几石几十石的俸粮,终归还是要换成银两,才能维持日用所需
    苏观生闻言,也是立刻回道
    “殿下圣明,朝中官吏虽得俸粮,但若百官皆至市面售卖米粮,终归还是不便,也有失体统”
    “朝中商议以后,臣便召集了京中几家忠义粮商,专门负责收购百官俸粮”
    “朝中官吏从户部取得俸粮凭证,而后将凭证交予粮商,便可从粮商处得售粮之银,而粮商持户部所发凭证,便可至京仓提粮”
    “如此朝中既解了银荒,朝中百官又得了银两,得以维持日用生计,可谓两全其美”
    朱朗听得苏观生所言,也是立即明白了户部的这番发俸之法
    去年朝中以粮代银,朝廷征的多了,那市面上供应的粮便少了,再加上去年朝中大战,粤桂两省也是不断采买转运粮饷,进入西南湖广,双重作用之下,去年两省的粮价也是连连攀高
    百官手中有粮无银,而粮商手中却是有银无粮,那要怎么办,自然是搭建一个平台去对接两方
    如此既能让百官得了银两,又让粮商取了米粮,而朝廷在此过程中也免去了银荒的烦恼
    朱朗脸上神色满意,这法子在后世极为常见,搭建平台,对接供需,这等方法只要是后世之人,几乎人人都能想到
    但后世归后世,在这个时代能够跳出窠臼,想出这么一个法子出来,却是极为难得
    朱朗想到此处,也是开口问道
    “户部能找出这样的法子,可见苏阁老是用了心的”
    “朝中各部就应当如户部这般,只要各部官吏皆如苏阁老这般尽心用事,又有何事不能办成”
    “这法子是谁想出来的”
    苏观生闻言,脸上也是闪过一丝喜色,但听得监国殿下询问以后,苏观生脸上神色却是一滞
    苏观生犹豫片刻,还是开口说道
    “此法乃是海贸司主事郑泰所提,再经由户部完善而成”
    朱朗闻言,也是神色一愣,朱朗思索片刻,这才终于想起这郑泰到底是谁
    郑泰原前在郑氏中统管郑家商贸,朱朗与郑家联营海贸以后,为了完整接受郑家的商业渠道,于是也顺势将郑泰要了过来,放到了海贸司去做主事
    朱朗想到此处,也是开口说道
    “郑泰久历商事,术业有专攻,这等钱粮之事,还是专业之人更有办法”
    朱朗不知道的是,郑泰所提出的方法,其实也并非是郑泰原创,郑泰提出的以粮换银之法,实际上就是倭国江户幕府此时所用的米问屋制度
    大明官俸早已完成货币化,朝廷此时之所以会出现以粮发俸的情况,那是朱朗为了减少胥吏们对百姓的盘剥,减轻百姓的税负
    但对江户幕府来说却全然不是如此,江户幕府或者说倭国自古以来便施行石高制,与石高制相匹配的便是米本位制
    江户幕府中的公家武士向来都是以米计俸,幕府除了赏赐以外,基本不会给幕下的武士们发放铜钱银两
    江户幕府虽然以米发粮,但江户此时商贸发达,市场中也早已完成了货币化,一众武士们同样也需要银两来进行日常消费
    幕府的武士们很早以前,便面临着与如今明廷大臣们一样的局面
    武士们手中有粮,但江户市场早已完成货币化,武士们地位极高,也拉不下脸到市场上抛头露面卖粮,于是米问屋制度便应运而生
    江户幕府此时施行的米问屋制度,与如今明廷户部采用的换粮制度几乎一模一样郑泰负责郑家商贸,郑家最大的贸易之处便是倭国,对倭国国内的情形自然也极为了解
    因此郑泰在发现了户部面临的难题以后,也是直接将倭国的这套制度全数搬了过来
    朱朗看了一眼下方的苏观生,又是开口说道
    “当然方法是方法,终归还是得人去做,这法子能用得起来,苏阁老也是功不可没”
    苏观生闻言也是一松,行礼以后这才返回朝班,朱朗放下手中奏疏,又是开口说道
    “去年粤闽浙三省战事如何,各处清虏可有异动”
    下方的陈子壮闻言,也是立时出列回禀
    三省大体情况便如先前所言,李明忠去年秋在浙省衢州击溃沈志祥后,浙省方向的清军便再无异动,沈志祥兵败后,原本赣省正在进攻大庾的金声桓,也是直接撤军离去
    今年一二月,金声桓倒是也派了小股人马到大庾城外袭扰,但在得知明廷禁军班师回朝后,这两千人也是连夜撤走,再不见踪影
    朱朗听完禀报,又是看向右侧的焦琏,开口说道
    “湖广那边可有情报传回”
    焦琏闻言,也是出列行礼回禀
    “昨日湘鄂两省提督府发来军报,湖广境内如今颇为平静”
    “清虏喀喀木所领援兵已于二月二十五日赶至武昌,据湘省提督府所报,这部清虏人数大致七千左右”
    “这部人马进驻武昌后,武昌城中便往随州嘉鱼等地,分别派出部分援兵,却并未见有聚兵之势”
    “依臣之见,清虏此时既分兵派出援军,便仍是为了加强鄂东防御,并无反攻之意”
    朱朗闻言,也是微微点头,明廷这两年与清廷在南方各省连连大战,若是算上绿营兵,明军前后歼灭俘虏的清军几近十余万人,清廷在南方的兵力,此时也已经开始捉襟见肘了
    明廷此时需要休养生息,清廷一边同样需要时间恢复元气,无论清廷是要聚粮,还是要从北方调兵进入南方,都不是仓促可成
    而且此时清廷内部问题同样也不少,旁的不说,单是身处汉中的豪格一部,便足以牵制住清军大量的精锐兵力
    只要明廷息兵,短时间内,清廷那边大概率也不会主动掀起战端
    粤省朝廷外部环境逐渐安定,接下来朝中便要想办法,解决钱粮问题了
    户部此时所用的粮银互换之法,终归不是长久之计,朝廷暂时以粮发俸只是应急之法,朝中百官的官俸,终究还是得以银钱为主
    而且朱朗也绝不可能将朝中百官的官俸,交到一群商贾手里
    明廷此时面临的财政状况极为复杂,去年南方各省在米价的带动之下,百物腾贵
    粤省之中一石米粮价至二三两白银,若单看前几年情况,此时大明似乎已经进入了通胀阶段
    但这一切都只是假象而已,甲申以来南方各省物贵银贱,那是因为南方各省战乱不断,极大破坏了各省的生产,市面上流通的物资急剧减少,这才出现了物价升高的假象
    朱朗领军征战两年,如今南方诸省战乱已基本平定,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省恢复生产,大明很快就会面临极为严重的通缩问题
    对此时的大明诸臣来说,还有一个更简单的词可以概括此时的情况,那就是银荒
    清廷占据江南,连带着江南大量的白银也被清廷掠夺而去,此时南方各省流通的白银其实是远远不足的
    一旦各省恢复生产,大量的货物供给到市面之上,那物价必然会急速下跌
    这也是朱朗先前为何要更改征税之制,以粮代银的原因,若是此时大明仍然要用银法,那哪怕大明朝廷的胥吏们贪墨水平不变,百姓也将承受更大的盘剥
    朱朗以粮代银也好,开通海贸也好,先前朝中的种种行动,其实都是在为大明即将到来的银荒做准备
    只是朱朗虽然知道明廷此时的情况,但钱粮之事却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明廷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极简单的方法,那就大量向市面上提供银两,保证市面上流通货币的数量,这样便能稳定住市面上的物价
    但银子这东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是凭空变不出来的
    朱朗放下奏疏,也是暂时收回了思绪,大明的银荒,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迅速解决的事情,朱朗对此事也已经有了些准备
    朱朗看向下方的李国用,开口说道
    “转眼便是三月了,清明是什么时候”
    “再有五日是寒食,六日后便是清明”
    朱朗点了点头,看向下方开口说道
    “英烈碑建的如何了”
    吕大器闻言,也是出列行礼,开口说道
    “主体已经大致建成,此时正在铺建陵园地砖,再有两月便可彻底建成”
    朱朗去年从闽省返回以后,便令朝中兴建英烈碑,英烈碑选址就在城外的白云山间
    朝中为了兴建这座陵园,将城北山间的大量山地,以及山脚下一些无主之田尽皆囊括了进去
    部分广州出身的官吏知得此事以后,也曾以扰民以及不合礼制等种种理由,欲图令朝中收回此令
    只是这些官吏的奏疏递入朝中以后,根本没有递到宫中,就直接被内阁扣了下来
    为了建造这座英烈被,朝中去年在广州附近征发了两千石匠近万民夫,监国殿下更是连户部的拨款都没要,而是直接从内库中拨出二十万两,专门用来建造这座陵园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监国殿下此举就是为了继续收拢军心,事涉军权,内阁的几名阁臣谁敢把这些奏疏递往宫里
    内阁的几位阁臣对这位监国殿下的性子极为了解,朝中诸臣若是有人上奏指责殿下离经叛道,殿下可能也就一笑置之,但若有人想阻拦殿下收拢军权,那殿下当真会直接砍人
    朱朗看向下方众臣,又是开口说道
    “粤省立朝以来,朝中大小十余战,我等今日能安坐此处议事,除去朝中众臣用命,更赖军中将士与清虏拼死争杀”
    “吕阁老,你领的礼部,今日散朝以后便令礼部各员准备仪典,六日后,孤将领朝中百官及各军将士前往碑陵,祭祀军中忠烈英魂”
    “臣等遵旨”
    前方吕大器等阁臣率先应命,其余朝臣也是齐齐躬身行礼,朝中定下大祭英烈碑陵之事,今日的朝会也就此散去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永历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文学只为原作者萧林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萧林子并收藏永历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