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官是门艺术:省委第一秘 作者:竹心

    第16章 考验,论道

    做官是门艺术:省委第一秘 作者:竹心

    第16章 考验,论道

    0523

    第16章 考验,论道

    一人从唐家大门中一步迈出,来到王烁面前,一扬手打了王烁一个耳光,呵斥道:“一直让你学会制怒,你就是学不会,被人当了枪使,还以为出气了,马上回家反省!”

    来人年约五十上下,穿中山装,头发微微花白,他一转身,又大步来到李阳的面前,上下打量李阳几眼,淡漠地说道:“你是谁?为什么非要和王烁过不去?你到底是什么目的?”

    李阳点头一笑,说:“我是李阳,这么说,您应该是王烁的父亲了?我没有非要和王烁过不去,他挨打如果还不能吸取一个教训的话,以后还会有第二次。《+乡+村+小+说+网 手机阅读 》”

    “年轻人,说话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来人脸色一沉,说:“我是王震山……”

    或许王震山认为他的大名在京城之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很遗憾,李阳还真是第一次听到他的大名,不过李阳心里猜测,这个王震山在京城肯定有很大的势力。

    “王先生你好。”李阳知道了王震山肯定不凡,却并没有表现出惊诧或是诚惶诚恐的态度,依然是不慌不忙地说道:“我说话很注意自己的身份,一直恪守人伦和本份,如果哪里有错,还请王先生指正。”

    只凭京城一流家族王家的名望,放眼整个京城,能在王震山面前坦然而立的人并不多,当然,如李阳一样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能在王震山的威势之下从容不迫者,不能说绝无仅有,也是屈指可数。原因无他,只因王震山虽然不是王家的家主,却是掌管王家庞大的经济帝国的掌权者。

    人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具体到王震山身上,据说王震山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京城许多身家过亿权贵的生死。

    说是生死或许有些夸张,但确实王震山对京城经济命脉的影响之深,可以用举足轻重形容,传言如果王家的经济帝国一打喷嚏,整个京城的经济就会感冒,由此可见王震山的影响力之大。私人常有人议论,应该让王震山担任京城市委书记,也省得现任市委书记经常向王家跑,一是问计,二是示好。

    现在倒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年轻人,面对高不可攀的王震山,不但没有丝毫惧意,反倒还振振有词,当面反驳王震山的指责,众人不由都吸了一口冷气。

    不管李阳是谁,得罪了王家,只要王家一句话,不管李阳是为官还是经商,在国内将会没有立足之地。

    李阳在王震山面前底气十足,倒不是他自认自己有多厉害,而是他并不知道王震山的实力有多恐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今天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娶唐韵云,通过唐家的考验,必定是个艰难的过程。但是,他不怕,不管是谁挡在他面前,他都会一路杀过去。

    男人一怒为红颜。李阳来到这个唐家大门口的时候,看到燕京城这么人想看自己笑话,他心里就已经不爽。在他看来,这些人,不仅是想看自己笑话,也想看唐韵云的笑话,这是李阳不能容忍的。

    王震山沉稳如山,虽然心有怒气,却没有明显流露出来,只是淡淡地说道:“年轻人,以后说话办事,别太意气用事了,你还年轻,不要一不小心栽一个一辈子都爬不起来的跟头。送你一句话,小聪明难成大智慧。”

    “谢谢王先生教诲。”李阳一脸诚恳地接受了王震山的指点,尽管他也听了出来王震山话里有话,有一丝淡淡的身居上位者一言九鼎的威势,他还是坚持他没有做错,说:“我也送王先生一句话: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周围人群听李阳说要送王振一句话,不由都变了脸色,就连唐韵云也是一脸焦急,想要上前阻止李阳。

    王震山是什么人?是连唐韵云大伯也要礼让三分的人物,李阳一个后生晚辈,也敢在王震山面前卖弄学问?不但容易落一个班门弄斧的笑话,万一一言不和,还有可能彻底得王震山。

    等李阳的话说完,周围人脸上的表情就已经由吃惊变成了绝望,尤其是唐韵云,差不多脸色灰白如纸,完了,李阳的话影射太犀利了,摆明是让王震山下不来台,唐家和王家关系表面上不错,其实也有许多矛盾隐患,王震山今天来,本也是看看热闹,没想到却被李阳得罪死了。如果王家勃然一怒,非要拿下李阳,唐家别说不会出头,就算想保下李阳,在利害得失面前,恐怕也会放弃。

    哪怕李阳真成了唐家的乘龙快婿,面对王家的雷霆一怒,唐家也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保下李阳。唐韵云几乎可以想象王震山勃然大怒拂袖而去的情形,她甚至一瞬间想好了对策,万一王震山真要对李阳不利,她拼死也要嫁给李阳,无论如何也要让唐家出面保下李阳。

    就连蒙占也一时震惊,怎么二哥小事上明白,大事上却糊涂了,怎么和王震山对着干了?年轻人之间怎么打怎么闹都行,在长辈面前必须低头认错,二哥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糟了,要坏事了,王震山一怒,二哥肯定仕途不保,不行,回头得给老爷子说声。

    李阳如果知道唐韵云和蒙占的所思所想,肯定会十分欣慰,有这样的一个好女人一个好兄弟,是他天大的幸运。

    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的是,听完李阳的话,王震山顿时愣住了,睁大了眼睛,直直地看着李阳,似乎李阳的话有什么魔力一样,过了半晌他才惊醒一样,猛然抓住了李阳的肩膀,不相信地问道:“你怎么知道这一段话?你听谁说的?”

    李阳说出这句话,也是临时想到了,没想到,却会引起王震山如此震惊。

    李阳微微一笑,说:“一位姓徐的老头说的。”

    “是谁?到底是谁?”王震山此时浑然没有了刚才不动如山的气度,急切之意溢于言表,急道:“李阳,快告诉我。”

    王家家宅的正堂,正挂着这一幅对联,作为王家的家训,一直铭记在王震山的心中,而且上面的字,正是徐如海亲笔。

    不等李阳说话,王震山的电话突然响起。以王震山的级别和身份,轻易不会带电话在身,只要带了,必定是最重要事件的电话。电话一响,王震山脸色就为之一变,忙放开李阳接听了电话。

    “什么?王师回京了?”王震山的声音猛然又提高了八度,说:“真的?你没看错,真是徐大哥?好,好,我马上过去,一刻不停。”

    王震山脸上的神顿时出现喜色,他忽然重重地拍了一下李阳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道:“李阳,欢迎来王家作客!”

    话一说完,他只顾得上冲唐韵云微一点头,说:“替我向你大伯和你爸告别。”,说完,王震山匆匆而去。

    场中众人面面相觑,都一时愕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意外事件,让一向稳重如山的王震山也大惊失色。

    王震山一走,王烁也不敢逗留,也追随而去,满面是血的周荣也被人扶走了,王烁和周荣临走时,都对李阳投来了凶狠的目光,仇恨的种子已经种下,也不知何时就会开花结果。

    李阳离得近,听清了王震山的电话内容,听到“王师”这两个字,李阳心里一震,莫非徐老头进京了?

    “好。”唐韵云率先为李阳叫好,说道:“李阳,好样的。”

    “二哥,你很牛。”蒙占也为李阳高兴,说:“相信不用多久,你力敌周荣,智退王震山,一时在京城传为佳话……”

    “少贫了,现在才到哪里,万里长征还没有迈出第一步。”李阳推了蒙占一把,又绅士地伸手一请唐韵云,说:“敢问小娘子,可否请小生进门一叙?”

    唐韵云被李阳的风趣逗乐了,刚才她也是惊吓之下忘了李阳身后的徐老头了,徐老头已经进京,有王师在,相信谁也不敢拿李阳如何?这么一想,唐韵云顿时心情大好,说:“李公子,请了。”

    李阳哈哈一笑,头一昂,手一背,真如古代的翩翩佳公子一般,一脚迈过唐家高过半尺的门槛,一步就迈入了唐家的大门之中。

    李阳迈过门槛的动作落在唐韵云眼中,她暗暗点头赞叹。

    唐家的门槛不算太高,并没有故意设置一个高高的门槛让人必须抬腿才进。唐韵云的大伯唐唐钟天为人十分严谨,对礼法要求极为严格,许多世家子弟来到唐家,往往第一关就被淘汰,原因就在于过门槛时不知道迈过门槛。

    古人有训,过门槛必须高抬脚轻迈步,一步跨过,如果踩上,是为大大的失礼。不管是谁家子弟,如果来唐家踩在了门槛之上,第一印象就在唐钟天眼中落了下乘。

    唐家的大门是朱红大门,朱门在古代代表高官权贵之家,深红为尊贵之色。

    进了唐家大门,其实离正堂还有一段距离,唐家的水亭雅阁本来就是花园性质的别墅,其实说是别墅也比较勉强,应该称之为休闲庄园更贴切一些。庄园占地面积很大,类似一个大大的四合院,正堂坐北朝南,大门也是朝南,东西各有偏房数间。

    李阳一入唐宅,只觉山风扑面而来,虽有清冷,却令人耳目一新,神清气爽,不由暗暗赞叹,果然风水宝地。当然,他并不懂风水,只是跟了徐老头时间久了,听他天文地理,无所不谈,风水面相,无所不会,耳濡目染之下,也多少理解了几分。

    脚下是青砖铺地的通道,两侧有花草树林,北方的冬天万物衰败,但院中依然有绿色植物茂盛,可见唐家花了不少心思,同时也彰显主人的气度和财力。

    除此之外,院子之中,假山、小亭和池塘随处可见,李阳虽不懂园林艺术,却隐约觉得眼熟,仿佛是模仿哪一座园林而建,究竟是哪一座,一时想不起来了。

    再看屋檐下和树上。处处张灯结彩,挂了不少灯笼。还有几个灯笼下面垂着纸条,想必是猜灯谜之用,李阳就想,唐韵云虽是经商,但唐家文化底蕴深厚,唐钟天肯定很是喜欢古典文化。

    要是平常,李阳挺喜欢猜猜灯谜考考智力,现在却是无心于此,也不知道接下来会面临怎样艰难的考验,或者说,是怎样苛刻的刁难?

    唐家一门三杰,老大唐钟天,老二唐钟乐,老三唐钟一。

    唐钟天是中组部部长,也是唐家的家主。唐钟乐,也就是唐韵云的父亲,现在在南方某省担任省长。至于唐家老三唐钟一,则是经商的,手握巨额资金。

    像唐家,或者是王家,他们可不是一般的家族,准确的说,应该是世家。

    就李阳的认知,世家和家族的最大区别在于世家有传承,有文化的积累,有家训,家族可能是一代暴发而累积了政治和经济财富,短时间内的崛起。而世家不但在政治和经济上要有巨大的影响力。还要有文化上的烙印,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特的家训和持家之道。

    世家会比家族更有长久的生命力。政治上的影响力会消退,经济的财富会消失,只有文化的烙印代代相传,所以古代的士族可以整整传承的几百年之久。从广义上讲,华夏民族就是一个大世家。

    李阳的右侧是唐韵云,身后是蒙占。

    眼见就走到了距离正堂只有十几米远的时候,依稀可以看到正堂中的几个人影,其中一人身影伟岸,端坐正中,应该是唐韵云的大伯唐钟天,李阳还没有看个清楚时,眼前人影一闪,一个人堪堪挡住了去路。

    站在面前的是个女人,应该不到四十岁,长脸、短发,穿一身喜庆的开襟中式服装。唐韵云神色漠然,小声在李阳耳边说:“这是我小妈,吴静。”

    李阳微微点头,然后对吴静恭敬道:“伯母好。”

    吴静看了一眼李阳,对李阳说道:“李阳,你来提亲,我不反对,不过家里的大事都是小云大伯说了算,他就在正屋里,你去向他说吧!”

    唐韵云脸上露出奇怪的神色,问道:“小妈,你同意了?”

    吴静摇头一笑,半是嗔怪半是玩笑地说道:“我是女人,自然知道什么事易寻无价宝,难求有情郎,小李,加油。”

    唐韵云神色有些复杂,对吴静微微点头,说:“谢谢!”

    接着,吴静叹息一声,又看向了李阳,说:“李阳,我有一句话要告诉你。”

    李阳说:“伯母请说。”

    吴静说:“我希望,以后不管你走到哪一步,记住一点,善待身边人。”

    “是,伯母,我记下了。”李阳恭谨地说道。

    “好了,你去吧。”吴静微微点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喜爱之意,“你这孩子有点慧根,只可惜太执着了。小云大伯喜欢传统文化,尤其是推崇佛学。”

    李阳闻声知意,心中大喜,知道吴静不但接纳了他,还在向他暗示如何和唐钟天对话更得其心,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如果他和唐钟天没有共同语言,要想过唐钟天的一关就难了。

    过不了唐钟天一关,他和唐韵云之间依然是千山万水。

    吴静说完,转身就走了,她依然保持瘦削的背影在李阳的眼中有一丝生动和宽容,人和人的面相或许可以相同,但心境不同,层次就差了太多。

    深吸一口气,李阳知道最大的考验就要来临了,他回身看了一眼蒙占:“走?”

    “走!”李阳提亲,蒙占必须出面作陪,打仗亲兄弟,他不力挺李阳他就不是蒙占了。

    “走!”唐韵云也是视死如归的表情又悄声对李阳说道,“不怕,大不了我跟你私奔。”

    李阳微微一笑,李阳一步迈入了唐家的正堂之中。

    正堂的客厅足有五十平米,正中摆了一张圆桌,圆桌两侧还有屏风,围绕圆桌而坐的有三个人,正中一人,方脸、淡眉、宽额,似乎并无威严之相,却周身上下散发一股淡定从容的气魄,不用说,正是唐家的家主,唐韵云的大伯唐钟天。

    唐钟天的左右各有一人,和唐钟天长相有五六分相象,只不过一人略黑一人稍白,略黑者个高,按座位排序来看应该是唐钟天的二弟,唐韵云的父亲唐钟乐。稍白者个矮,不用说自然就是唐家老三唐钟一了。

    正堂的门槛更低,一般人不注意都会踩过,李阳却从小恪守母亲教导的过门槛必迈过的家训,一步跨过,自然来到了几人面前。

    唐钟天几人坐着不动,也不说话,只有唐钟乐回身看了李阳一眼,淡淡问道:“李阳?”

    李阳点头回应:“伯父好。”

    唐钟乐和李阳一问一答之后,再无人开口说话,气氛一时沉默而凝重。坐在首位的唐钟天轻轻抬了一下眼皮,似乎是漫不经心地看了李阳一眼,又似乎没有看,随后就招呼几人继续喝酒了。

    李阳被直接晾到了一边!

    唐韵云想说什么,被唐钟太难严厉的目光制止,只好咽了回去口平常嘻嘻哈哈的蒙占,在唐钟天含而不露的威势的逼迫下,也是不发一言。

    果然是久居上位者的威势势不可挡,更何况唐钟天是唐家的家主,他当前一坐,不必刻意板脸假装威严,只是一脸平静,就让人足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威压。

    是的,是几乎让人站立不稳的威压,感觉唐钟天的威压,不但厚重如山磅礴如海,而且内敛凝重,淡定从容,已达大成之境。

    在这样一位看透世事久经大事的智者面前,李阳能保持镇静就不错了,哪里还有一较高下之心?唐钟天不说话,他也不敢开口,只是谦恭地肃立一旁,静候一个时机的到来。

    李阳相信,唐钟天有意晾他,不会晾他太久,而且他也清楚,既然他迈入了唐家的正堂,唐钟天不会不给他说话的机会。

    “有人说,儒家是小学生,道家是中学生,佛家是大学生,这句话初听之下似乎很偏激,其实仔细一想,也确实是这样。”唐钟天扭头冲唐钟乐说道:“你认为呢?”

    唐钟乐点头说道:“不是说释儒道是一家吗?时佛学我研究不多,不过我总觉得相比之下,还是儒家更适合国情,道家太消极,佛家太出世。只有儒家的修身治国平天下才是王道。”

    唐钟一却说:“道家追求的是长生之道,也许从只求长生不问世事的角度考虑,就不是消极而是积极了。我们认为道家消极,不过是我们自己的出发点,逆向思维一想,也许就可以理解了。”

    “也不全是。”唐钟天反驳说道:“老子的理想国是小国寡民,但现在的世界局势却是大国才能国力强盛,所以说,老子的理论还是不够进取向上。”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借讨论释儒道三家来暗指世事,气氛热烈,旁若无人。李阳站在一边,也听着几人对话,默不作声。

    “话不能这么说,要从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唐钟天呵呵一笑,忽然眼光一转,落在了李阳身上,开口问道,“你就是李阳?”

    “是。”李阳微微紧张,既然被点名了,就要承受必须承受的一切,就必恭必敬地说道:“请唐伯伯赐教。”

    “刚才的话题,你说说你的看法。”唐钟天淡而无味地扔下了一句话,就不再多看李阳一眼,而是拿起筷子夹起一粒花生米,慢条斯理地嚼了起来。

    李阳还以为和唐钟天的第一面,唐钟天会直接向他提出苛刻和刁难的条件,不想却是另辟蹊径对他进行考验,说实话,这道侧验题难度极高,很容易误入歧途,也容易回答得不尽人意,因为这一类的争论,没有标准答案。

    不过,李阳脑中闪过唐静的一句提醒,唐钟天比较尊崇佛学,他对佛学研究不深,也有所涉猎,心中就有了计较,微一沉吟说道:“自从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策略之后,儒家思想正式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可以说,儒家思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心思想,确实符合天下读书人心中的道[]德规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更是每一个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学子的最高行为准则。毫不夸张地说,这些话放到今天,依然闪烁耀眼的光芒,而且还可以指导每一个党员干部,成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

    李阳一开口就是侃侃而谈,大有即兴长篇大论演讲之意,唐钟天听了却是微一皱眉,似乎面有不悦之色。唐韵云暗暗着急,她可是清楚大伯不喜欢长篇大论夸夸其谈的人,李阳再以这样的口吻说下去,恐怕再说三句话,就被哄出去了。

    李阳似乎并没有察觉唐钟天的表情变化一样,继续说道:“但是真要就儒家、道家和佛家对人生的指导意义下一个结论的话,应该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慧眼观红尘。”

    “哦?”唐钟天顿时眼前一亮,放下筷子,一脸惊喜地看向了李阳,问道:“此话怎讲?”

    不止唐钟天一时惊喜,初次听说如此新奇的论点,就连唐钟乐,唐钟一也是同时吃惊不小,二人对视一眼,微一思忖,眼中立时有惊喜流露。

    好,好一个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慧眼观红尘。

    唐家一门三杰,如果放到古代,真有可能是一门三进士,都是非常尊崇传统文化之人,三人国学知识丰富,堪称渊博,和国内许多的国学大师为友。虽然人在官场商场,却始终不忘修身养性,所谓儒家修身治世,道家治身避世,佛家治心出世,三家各有侧重又互有交集,多年来兄弟三人一直争论不休,难以将三家的道理融会贯通,达到三家合一的境界。

    不成想,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就算从启蒙时开始读书,到今天也不过二十多年的人生阅历,却能一语道破天机,解开了兄弟三人几十年的人生难题,李阳难道是天纵之才,怎么会有这么深厚的国学知识?

    李阳的声音不大,却如平地起惊雷,一声惊雷过后,万里无云露晴空。

    李阳见一语震惊在座几人,不由暗道一声惭愧,其实以他的人生阅历和国学知识储备,不足在几位大师级人物面前班门弄斧,只是一来得益于从小母亲对他的言传身教,教他写字,吟诗并且背诵诸子百家等传统文化,上大学后兴趣不减,大部分时间都泡在了图书馆,完成了大量的阅读和知识储备。

    大学时代的知识储备非常关键,是伴随一生的财富。

    再后遇到了徐老头,徐老头学究天人的丰富知识又让李阳眼界大开,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再加上正坐了冷板凳,在教育局两年间。他又学了许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开始系统地接触到道家和佛家的知识,也从此,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不是李阳的独创,也不是徐老头的原创,而是徐老头在总结了前人和当代一名国学大师的理论精华后,李阳一时有感而发的总结。

    “就是,继续说下去呀,李阳。”唐钟乐也催促说道。

    “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形、养气、养心,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冶世、冶身、冶心,正好对应儒家、道家和佛家。常人都以为三家之中,只有儒家入世冶国,其实不是。道家和佛家都入世,只不过相比儒家的时时入世,道家只在大乱时期才会有重要人物现身。如果仔细研究华夏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奥秘,每当天下大乱时,必定会有一两个神秘人物出世。拨乱反正之后,就会功成身退,隐姓埋名。从此不再出世。而太平盛世时,就是儒家大兴之时。”

    唐钟天和唐钟乐,唐钟一三人面面相觑,一时惊愕,以李阳的级别,不足以接触到国家文化研究中最隐蔽的部分,他又是怎么知道华夏历史上这一最神秘现象的?

    高层之中,几乎人人皆知这件事情,在从不公开于世的史书就有此类记载。但一般人确切地讲,不到政冶局委员级别的人,基本上没有可能亲眼见到这份记载,李阳如果不是亲眼见到记载,就只能说明一点,他学究天人,从历史的兴衰变迁中参悟出来了最不为人所知的历史奥秘。

    史书,除了正史野史之外,还有一种从来不会流传也不会被官方承认的秘史,秘史代代流传,记载的都是历史上的神秘事件。在唐家三兄弟亲眼所见的秘史上,记载的就是自三代以来,一直到秦汉唐宋元明清,无论哪一个时代都这样的一种人物,时代到了危急的时候,他们就会悄然出世,不知从何而来,一旦做完了该做的事情,就会悄然而退,不知去了哪里,从不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如果真是李阳自己参悟到了历史真相的话,李阳就真是天纵之才。

    李阳为了唐韵云,敢踏进唐家大门,就说明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唐钟天对李阳的重情重义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但李阳再重情重义也改变不了他亲自制定的唐家择婿标准,他不会只看重一个男人有没有情义,他是一家之主,必须要为唐韵云一辈子的大事着想,一个男人除了有情有义之外,有没有安身立命的本事,才是根本。

    李阳想突破门户之见成为唐家的乘龙快婿,要走的路还很长,唐钟天早就练就一颗不动如松的平常心,李阳如果过不了他的考验关,不管他再有口才,说得再天花乱坠,一样没有向唐韵云求婚的资格。

    唐家千金,虽不是非世家不嫁,但也是一定要非良才不嫁。

    唐钟天承认他有门户之见,问题是,天下百姓,谁又没有门户之见?所谓高门嫁女低门娶妇,天下父母不管是高官还是贩夫走卒,千百年来都是一样的心思,即使他身为唐家家主,也不能免俗。况且侄女从小知书达理,为了培养她成才,付出了巨大的财力不说,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如果唐韵云最终嫁了一个庸人,岂不是毕生的心血付之东流了?

    一家有女百家求,唐韵云堪称完美,有多少京城世家子弟苦追而不得,凭什么让一个来自巴东县的穷小子轻易抱得美人归?

    唐钟天对李阳倒没有偏见,只是出于长辈对侄女的爱护,先入为主地认为李阳必定是一个油嘴滑舌能说会道的农村娃,否则侄女也不会那么坚决的拒绝家里的安排。让他脸上有点挂不挂,难道唐家的女儿就这么不值钱,要为一个小小的省长秘书不顾一切?

    当然,唐钟天的内心深处还有一点不为人所知的不满是,李阳没有背景,娶了唐韵云,简直就是鱼跃龙门。所以,唐钟天以前一直认定李阳发心不正,就是想攀一个世家高枝。

    尽管如此,在唐韵云拒绝家里安排之后,出于对侄女的尊重,当唐韵云提出李阳要亲自上门提亲时,唐钟天还是答应了,毕竟他曾经放言,只要符合唐家的择婿标准,不管是不是世家子弟,都可以向唐家提亲。当然,放言的背后是不是有一定的政冶考量或是有为唐家扬名的目的,唐钟天不会明说。

    唐钟天就是想当面看看李阳,这个的最年轻的省长秘书,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是盛名之下无虚士,还是浪得虚名,不过说实话,他对李阳的官场才能,还是比较欣赏。

    在唐韵云第一次向他透露了李阳名字之后,作为唐家家主,一眼就看了出来侄女在提到李阳名字时的甜蜜和欣喜,他就知道,这个远在西江叫李阳的年轻人,走进了侄女的心里。作为第一个能让侄女有了恋爱感觉的年轻人,他有必要详细了解一下李阳到底是谁?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唐钟天着手调查李阳的资料时,李阳已经来到了苏振国的身边,担任省长秘书。这么年轻的省长秘书,又是出身草根之家,不由他不大吃一惊,李阳究竟是何方神圣,怎么会被苏振国相中?

    苏振国可不是一般的省长,不仅是华夏政坛的明星,而且,他还是苏家的人,他的身后,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爷子。由此可以推断,能被苏振国相中,李阳必定有过人之处。

    在研究了李阳的履历、了解了李阳的家庭和求学、从政经历之后,唐钟天以他多年阅人无数的眼光得出了一个结论,此子性型坚韧,性格隐忍而善于谋算,为人审时度势,冷静又不乏冷酷,若有机遇,日后必成大器。

    也正是基于以上对李阳的认识,他对李阳愈加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尽管说来以李阳的平民出身的身份,他二十四岁才是正科的级别,也不过是一个刚刚入流的省长秘书,距离他的择婿标准还有差距,若是平常,李阳别说见他一面,就是连迈入唐家门槛的资格都没有,但在侄女提出李阳想来唐家提亲时,他只犹豫了片刻就答应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要亲眼见见李阳,亲自考考李阳。要看看李阳是不是一个可造之材,如果可能,即使他成不了唐家的女婿,成为唐家的嫡系也未尝不可。相信李阳就算娶不了唐韵云,也不会拒绝接受唐家的橄榄枝。

    实际上在唐家答应李阳前来提亲的私心中,更大程度上不是认可李阳和唐韵云的婚事,而是想考验李阳的真才实学。想让李阳为唐家为用。在内心深处,他对李阳可以入他之眼成为他的女婿,并没有抱上几分希望。

    放眼天下,能拒绝唐家培养意向的草根年轻人,几乎没有。

    因为感情不能代表政冶,唐钟天虽然理解李阳和唐韵云之间的感情。他也不会因为理解就答应嫁侄女,他的原则不会动摇,李阳必须符合他眼中的青年才俊的标准,才有资格向唐家提亲。

    提亲只是初步具备了可以和唐韵云交往的资格,距离迎娶唐韵云,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要走,唐钟天就要诚心刁难一番李阳,宝剑锋从磨砺出,他就是要看看,李阳在强大的压力面前,能保持几分镇静,又能发挥几分才智。

    应该说,李阳一开始阐述儒家思想时,很是让唐钟天不屑,都是一些书本上的大而空的知识,并无大用,李阳不过如此。

    但随后李阳话题一转,总结出了一句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就如平地起惊雷,险些没有让他拍案而起,还好,强压内心的震惊和狂喜,他没有当众失态,否则他的权威将在李阳面前荡然无存,下面的戏,就不好唱了。

    等李阳再提到道家神秘人物对华夏历史无所不在的至关重要的影响时,他又一次差点拍案而起,震惊、不解让他几乎怀疑眼前的李阳是不是哪一个不为人所知的隐形世家的子弟,否则李阳怎么可能知道历史上最隐秘的一部分真相?

    不过多年的修行还是让他除了流露出惊喜之外,还保持了足够的镇静,只是对一向喜欢国学、十几年一直精研佛学的他来说,第一次和一个这么年轻却又这么渊博的国学高手对话,不由他不见猎心喜,对李阳的成见就在不知不觉中消散了大半。

    “继续说下去。”唐钟天终于忍不住开口说道:“你的观点很新颖,那你说说看,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具体到做人处事上,应该怎么做?”

    这一句话明是问询,其实是一道非常宽泛并且非常不好回答的人生选择题,主要是没有标准答案,标准答案全在唐钟天的一念之间,称了唐钟天之心,算是过了一关,他要不满意,前面的努力就会全部付之东流。

    所有人的目光就都落到了李阳身上,李阳大感压力倍增。

    好在李阳是遇强则强的性格,而且他也明显感觉到唐钟天对他态度的微妙变化,察颜观色是一个秘书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况且李阳本来就以见微知著见长,他微一沉吟,缓缓地答道:“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做人做事,以道家的拨乱反正、功成身退的思想避世,以佛家的济世为怀、万法皆空的思想出世,从而达到人生的圆满境界。”

    说完,李阳微一弯腰:“不好意思,在几位长辈面前班门弄斧了,见笑,见笑!”

    如果一个人恰逢太平盛世,怀揣治国平天下的想法成就一番事业,功成名就之后,悄然身退,又慈悲为怀,广行善事,最后功德圆满,则是完美无缺的人生,当然,能达到以上境界者,万无其一。但人生就是不断的孜孜以求的过程,谁不想追求完美?

    李阳的话说完之后,一时房间内落针可闻,不但唐钟天一脸若有所思的表情,唐钟乐也是低头不语,陷入深思之中,就连唐钟一也目光深远,一时呆了!

    第16章 考验,论道

    第16章 考验,论道

章节目录

做官是门艺术:省委第一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文学只为原作者竹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竹心并收藏做官是门艺术:省委第一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