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晋江。

    “吼!”

    一声虎啸从竹林间传来,俞大猷手中长棍迅如流线直扫竹根,竟使一掌粗的毛竹破裂,绿竹叶纷纷落下。

    “志辅棍法已臻化境,为师已然不及,只可惜如今东南已无倭患,也只能徒欺沙弥。”

    李良钦这时候手托白髯走了过来,笑着说道。

    俞大猷将长棍往小厮手里一丢,就躬身行礼:“老师谬赞,若无老师,学生哪能有这般武艺。”

    李良钦只是笑了笑:“武道不盛,纵有武艺也不及文房四宝,当初你不该走此路,若如谭纶、唐顺之一样,也走举业之路,也不用被搁置原籍待用。”

    “学生如今只想如老师这般梅妻鹤子,功名利禄早已看淡,被闲置也无妨,朝中还有戚元敬,倒也可保无虞”。

    俞大猷虽然话是这么说,但两眼却不自觉地望向北方。

    “你终究与我不一样,你有报效朝廷的心,武艺不过是你傍身之技,而且,朝廷肯定要用你的,这天下只有武人不行,只有文人也不行,士大夫治了大宋三百载,先丢中原再丢江南,如今我大明若要社稷安稳,就必须文武并举。”

    李良钦说了一句,就又建议道:“听闻如今新帝登基,天下待治,你何不先派人进京走走路子!我倒是听说有个叫邵大侠的,很有门路,当年就是他帮高拱回到内阁的。”

    “学生又不想入阁,需要找什么邵大侠,再说,高拱现在都被贬到了月港,那邵大侠估计也会受牵连,如今江陵那位倒是春风得意,只可惜戚元敬已投了他,我再投过去,已不合适!这个戚元敬,每次运气都比我好!”

    俞大猷笑说着后就叹了一口气:“只可惜当今天子年幼,只怕已不知我俞大猷啊!”

    “所以,你还是得派人进京走走路子,就算不找张江陵,也得找找其他文官,如刚升了本兵的谭纶,不然,谁知道你,等天子长大后,你就廉颇老矣了!没有银子,我可以助你。”

    李良钦继续劝道。

    “想我俞大猷为报效君王,竟也要孝敬那些贪官!”

    俞大猷苦笑起来。

    而就在这时候,一小厮急匆匆来报:“老爷,司礼监有传奉官来传旨,要你立刻领旨!”

    俞大猷大为惊愕,忙吩咐人摆香案,开中门。

    很快。

    俞大猷刚跪在中堂门外,就见一阵公鸭般的声音喊道:“有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圣明之朝,当野无遗贤,朕虽冲龄即位,然亦闻俞龙戚虎之说,闽人俞大猷悍勇骁武,知兵善战……念及为两代帝王安定东南海疆之功,又逢新朝之际,特起复升为左军都督府佥书,拜少傅,为帝王师,教习武艺兵事,以明天下武德,钦此!”

    传奉官念完旨意后,俞大猷才接了旨,一时心中颇为惊讶,心想当今天子才十岁,如何知晓我的,难道是朝中诸公并没有忘记我,可却不是让我带兵打仗,而是让我为帝王师傅,是何用意?

    “你只管进京去,何必管那么多,而且这明显是好差事,为帝王师,这可是翰林储相们才能有的资格,也不知道张江陵如何同意了的,此人既让戚继光总0理北方五镇兵马,如今又让你教习君王,可见此人志向不小,胸襟非一般文官可比,我大明武事振兴有望也!而且,如今天子年幼,良材可琢,你务必要让天子明白自废武功之害!”

    李良钦颇为兴奋地劝道。

    俞大猷也意动起来,眉宇间终于露出喜色:“老师,何不与学生一起进京!”

    “我当惯了闲云野鹤,又不知兵,进京也无益,我刚才算了算,下个月初六是出行的吉日!你到时候再走。”

    李良钦说道。

    “学生一身杀人无数,哪管黄道吉日,学生立刻进京!老师,告辞!”

    俞大猷说着就立即吩咐人准备行囊。

    两个时辰后,在岭南的山道上,一骑朝京城绝尘而来。

    ……

    转眼已经是八月十三日。

    而在这一天,朱翊钧来到宣治门视朝,张居正也在这时候向朱翊钧递上了《日讲仪注》,把日前议定的日讲事宜具体化下来。

    朱翊钧的日讲也正式开始,也就是说,他这个皇帝于这一天开始入学读书。

    日讲与经筵不同。

    经筵是大臣们向皇帝讲读学问的地方,乃是常例制度。

    而日讲只是朱翊钧作为年幼皇帝在东宫继续进行的一项读书过程。

    之所以是在东宫,是因为他太子时期便在这里开日讲,如今他登基为帝,也依旧在这里。

    只有等朱翊钧亲政成年后才会结束日讲。

    这是张居正安排的,目的是为大明培养出一代明君。

    按照张居正的安排,朱翊钧需在东宫讲读《大学》、《尚书》,于每日接续讲读,先读《大学》十遍,次读《尚书》十遍,讲官随即进讲。

    讲读完后,朱翊钧会去暖阁歇息一会儿。

    当然,这也不是说,朱翊钧可以趁此机会放松活动一下,在这个时候,司礼监会进呈各衙门章奏进上御览。

    而大臣们则退在西厢房伺候,朱翊钧可随时召见这些大臣们到御前询问相应章奏中的事务。

    休息完后,朱翊钧会上书法课。

    书法课结束后,朱翊钧如果要休息可以休息一会儿,如果不休息可以让大臣们直接进行午讲。

    午讲主要讲《通鉴》即历史兴亡故事。

    讲读完后,朱翊钧还有时间可以提问。

    因每个月的三、六、九日,按照张居正的安排,皇帝朱翊钧要上更令人头疼的早朝,所以不必参加讲读,但依旧有作业,要温习经书,要写一幅字。

    也就是说,朱翊钧以后每日的上午都是没空的,他不得不准备将来把和俞大猷习武的事放在下午,然后晚上再教潞王读书半个时辰。

    张居正对朱翊钧的教育抓的很严,和李太后一样,所以,朱翊钧也不能有半句异言,甚至连他自己都是同意了的,但他唯一遗憾的是,只能由他自己一人受罪,他目前甚至连找个伴读都不行,只有他这个皇帝才能享受这种“待遇”。

章节目录

万历盛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文学只为原作者一夕秋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夕秋月并收藏万历盛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