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问道:“俞将军,朕让你写的兵书写的如何,你给朕说说你对大明武备的看法。”

    俞大猷见小皇帝没有直接正面回应自己上一个问题,也不好追问,只得如实回道:

    “臣认为大明不应像现在这样,精兵乃是将领家丁,而强将却亦文官家奴,精兵强将当由朝廷出,而钱粮也当由朝廷统一调度,而不应由地方文官掣肘!

    朝廷于边镇各处布置十万以上营兵,于海疆布置数百条战船所组成之水师,而不是一遇战乱,则从四处调兵,若只一处乱倒也可以应付,若多处动乱,朝廷照现在这样必难以应付。”

    朱翊钧承认俞大猷说得对,大明在历史上对付一处战争倒是没问题,如倭乱与万历三大征,但无法应对两处以上的战乱,如后金与流寇起义一同折磨大明的崇祯时期,当时的失败固然与崇祯皇帝个人有关,但也与大明的后勤与精兵良将无法应付两处战乱有关。

    大兵团作战以及大规模舰队作战是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朱翊钧也承认俞大猷的见识很超前,但他也知道大明现在这种每年朝廷太仓银赤字达白银一百五十万两左右的财政根本无法实现俞大猷的军事设想,倒是戚继光那种招募数千农民组成鸳鸯阵的方式更实际一点。

    “难怪历史上你俞大猷战绩比不上人家戚继光,做事情还是要实事求是”。

    朱翊钧虽然心里如此想,但却没有打消俞大猷的积极性,而是夸赞道:“俞将军说的很好!”“朕也想大明将来在各边镇有十万以上规模的大兵团,大兵团有骑兵、步兵还有战车营、火器营,由一名善战的武将统一调度,包括战阵指挥与后勤,进可攻,退可守!

    而海疆也要有数百条战船组成的大型舰队,舰队进可于万里之外横扫外番,退可遮天蔽日护卫万里海疆!且也由一名善战的武将统一调度,不仅仅管理战阵、还有后勤以及船坞和码头等管理也由这名武将负责,还要有专门负责岸上作战的水兵!水手也要由朝廷统一训练!朝廷要成立专门研制战船的机构!

    而天下士兵当由兵部统一训练,而非由将领自己练兵,武官也不应由一家族出,如文官一样,武官也应由朝廷立学校而培养之,善战之将不应只有血气之勇。军械当由朝廷统一制造,而统一分配,非令地方州府制造,而造成兵器良莠不齐,无法统一使用!”

    朱翊钧这么一说,俞大猷瞠目结舌起来,心想这不就是自己心中所想的吗!只是没陛下说的这么透彻而已。

    “诚如陛下所言,现在朝廷每遇战阵,土司兵、边军、卫所兵,杂七杂八地都调了去,将不识兵,兵不识将;

    有的总兵领几千人,有的总兵则领几万人,而且有的是巡抚的人,有的是监军太监的人;

    有时候管钱粮的知县也能对一个千户颐指气使,而精锐的官兵都不是朝廷的人,而是将领私养之家丁,只是大家都没有造反的本钱,才不得不听朝廷兵部的调度而已,而臣想的就是官兵皆由朝廷出,一将可领数万乃至数十万人而于短时间可以将敌军摧古拉朽以灭之,而不是如现在这样平一次战乱动辄需要数月乃至数年,靡费钱粮无数,且也害民无数。

    俞大猷听朱翊钧说了后,也附和起来。

    俞大猷现在是越发的强烈想要实现这样的军事制度,一时忘记了指挥朱翊钧练武的动作,只吞咽着口水,捏着铁拳,猛地拱手道:“若果能这样,臣就算马革裹尸也值得!”

    “朕何尝不想这样,可大明要革新除弊,成就伟业,非帝王可独秉乾坤不可,然现在朕年仅十岁,天下臣民无人认为朕已可担当大任,内廷与外朝更因朕年幼而专权,朕要持太阿而成就极盛之世,如今只能步步为营,不可有丝毫偏差,否则,只怕大业还未成而先身死也!”

    朱翊钧叹了口气道。

    朱翊钧没想到俞大猷也会失态,忙回头一看,见宫门处没人看,心里松了一口气,忙给俞大猷使了个眼色,就又问道:“俞将军,现在你听了朕这话,你觉得你刚才说的可靠之人还可靠吗?”

    俞大猷刚处于兴奋之中,听朱翊钧说后,又如被人泼了盆冷水,一时不得不承认的确如陛下所言,如今朝野间不会有人相信现在的陛下可以成就大业,即便是自己之前也不相信,如今又听陛下这么问,也明白了陛下的言外之意。

    但俞大猷明显不是犹豫不决的人,在想了想后还是毅然说道:“陛下!臣认为绝对可靠之人是不会有的,臣也好,还是在蓟辽的戚公也罢,每次指挥战阵也难以确保万无一失,皆不过谋后而更敢于冒险耳!谭公起于州府,因军功而升本兵,非朝中清流可比,臣与戚公虽曾效命于胡公帐下,然当年未被治以死罪也因谭公等辈保全也!当朝元辅能容戚公于蓟辽练兵,自能容陛下练兵,否则臣必第一个替陛下杀他!”

    朱翊钧明白了俞大猷的意思,而且他似乎也明白了为何隆万时期大明国力能蒸蒸向上。

    原因无他,文武之臣皆有公心罢了!

    俞大猷能如此信任张居正、谭纶这样的文官,而张居正、谭纶这样的文官也能如此信任戚继光、俞大猷这样的将领,这样无疑能让整个朝政都是出于公心,而非是大明后期那样,大家都为各自党派利益考虑。

    这一切都是东林党出现后开始的。

    东林党出现以后,党争加剧,文官为了集权到甚至敢以莫须有罪杀一有尚方宝剑的总兵官的地步!而武将对文官的不信任也到了宁可投降满清而不接受文官招抚的地步。

    朱翊钧或许是承认了俞大猷所说的“这世界上没有绝对可靠的人,也没有毫无破绽的策略”的话,认为有时候自己也得相信运气,因而便也果断地说道:“好,朕准了!俞将军可以说是朕的口谕!如果真出了差错,朕也是敢于承担的!”

    “请陛下放心,若真是那样,臣必保全陛下!”

    俞大猷暗自下定了决心,心想自己已经年迈,只要能保全陛下,即便是落个江彬那样的下场也无所谓了!

    朱翊钧点了点头,很是乐观地笑道:“先生所言,朕心甚慰,但朕不是武宗,冯保也不是刘瑾,张先生也不是刘李谢,所以,你也不会成为江彬,朕还要你教朕十年武功呢!”

章节目录

万历盛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曲文学只为原作者一夕秋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夕秋月并收藏万历盛世最新章节